圓明園西洋樓遺址~北京最有歷史感的文化遺跡

2012111513:41

shine曾參團來過北京兩次,一直以為到圓明園就是看遺址,此次自由行才知道圓明園之綺春園景色真的很棒喔!不過,若沒看圓明園遺址卻感覺似乎沒到圓明園,所以參觀過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展示後,為節省體力還是乘坐園區的電瓶車前往西洋樓遺址。

圓明園這座舉世名園,於咸豐十年,即1860年的10月,遭到英法聯軍的野蠻洗劫的焚燬,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頁屈辱史。
 

余秋雨在"人生風景"說:圓明園廢墟是北京最有歷史感的文化遺跡之一,如果把它完全鏟平,造一座嶄新的圓明園,多麼得不償失,大清王朝不見了,熊熊火光不見了,民族的鬱忿不見了,歷史的感悟不見了,抹去了昨夜的故事,去收拾前夜的殘夢,但是,收拾來的又不是前夜殘夢,只是今日的遊戲。.......真是當今社會值得深思的道理喔!

福海的東北邊便是長春園的西洋樓景區,是一組歐式宮苑建築群,全用白石砌成,佔地約7萬平方米,設計者是義大利畫師郎世寧及法國傳教士蔣友仁等人,建築形式為「巴洛克風格」,但同時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建築與造園手法。


 

這是中國的皇家宮苑中第一次大規模仿瑞士、法國的西洋建築和園林;於乾隆年間(1747年~ 1759年)完成,包括六組西洋式建築、三組噴泉和無數庭院小品。



 

看著圓明園廢墟 shine 心中無限的感傷….




 

圓明園是個挺值得來的景點,可以看到中國近百年衰落的歷史痕跡,雖然現在中國大陸正在崛起,但圓明園給中國帶來的恥辱,還是深深的被中共政府所強調,並藉此來激發人民的民族主義愛國精神,所以可以見到每次流落國外的獸首被拍賣時,中共政府便會抗議反對,但又不出錢買回來,而是想些惡搞的方法導致拍賣流產,不過十二獸首若能重新聚集,那倒也是挺有看頭的,畢竟這些文物已經流落百年之久了。


 

在北京,聽說要遇到碧藍的晴空,實在是好福氣,此自由行雖然是在最熱鬧的十一假期,但每天在傳統古蹟與摩登建築物穿梭真是很過癮。



 

西洋樓景區目前恢復的是「黃花陣」,是用歐式石亭和萬字磚砌成的迷宮,又稱「萬花陣」。每年中秋,宮女提著黃綢紮製的蓮花燈於迷宮中競賽,帝后會在石亭裡觀看並獎賞最先走出迷宮的宮女,也就由於黃燈奔走於迷宮的情景,此景點被稱作「黃花陣」。黃花陣的方陣為南北長的方形,四面設門;1.2高飾以浮雕花紋的磚牆組成,磚牆總長度達16公里,範圍有89 × 59之廣,陣中心為高台圓基八方西式亭,寓意"天圓地方"現在所見為19871989年在原址依原樣修復的庭院。


 

這些斷垣殘壁,就是西洋樓的遺址,當年建築是採用巴洛克風,由西方傳教士義大利人郎世寧(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-1766年)和由當時供職宮廷畫院如意館的耶穌會傳教士法國人蔣友仁(R.Michel.Benoist 1715-1744年)設計監修,中國匠師建造,西洋樓的主體是噴水池,當時稱作水法。據說西洋樓有17組水法,最有名的三組是:諧奇趣、海晏堂、大水法。


 

西洋樓由諧奇趣、黃花陣、養雀籠、方外觀、海晏堂、遠瀛觀、大水法、觀水法、線法山、線法畫等十餘座西式建築和庭院組成,建築材料多用漢白玉石,石面精雕細刻,屋頂覆琉璃瓦,佔地約7公頃


 

海晏堂是西洋樓景區最大的一處園林景觀,乾隆24(1759)成,是一處以噴泉為主體的園林景觀;海晏堂正樓朝西,上下各11間,樓門左右有弧形疊落式噴水漕。


 

樓前的扇形水池正中,設一座噴水台,南北兩岸則設12石台,台上各坐表示十二時辰的十二生肖像。其中,南岸分別為子鼠、寅虎、辰龍、午馬、申猴、戌狗:北岸則分別為丑牛、卯兔、巳蛇、未羊、西雞、亥豬。這些肖像皆獸首人身,頭部為銅質,身軀為石質,中空連接噴水管,每隔一個時辰(兩小時),代表該時辰的生肖像,便從口中噴水;正午時分,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時湧射噴泉,蔚為奇觀。




 

這個大石頭,據說當年是大水槽


 

殘破的蓄水樓東側台階下就是「大水法」


 

大水法遺址;大水法在西洋樓南端,曾是清乾隆帝觀看噴水景色之地。目前,大水法的殘垣斷壁已經逐漸成為人們心目中圓明園的象徵;旅遊團到圓明園就專程看這裡。


 

位於遠瀛觀高臺之南,為石龕式,內有一座七級水盤,頂端有一大型獅子頭,水盤噴水可以形成七層水簾。其前下方為橢圓菊花式噴水池,池中心有一只銅鑄梅花鹿,鹿的兩側有十只狀似奔馳的銅狗。大水法前左右各有一座巨大方形噴水塔,頂端噴出水柱,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銅管一齊噴水。


 

大水法遺跡,乾隆24(1759)成,是一處以噴泉為主體的園林景觀。


 

觀水法遺址;大水法對面就是觀水法,觀水法坐南朝北,是清朝皇帝觀賞大水法噴泉的地方。觀水法正中石臺上設寶座,其後是由五件石雕並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風,分別雕刻有西洋軍旗、甲胄、刀劍、槍炮圖案。圍屏東西側各列漢白玉方塔一座,再向外側各有一座巴洛克式西洋門,出門向南可拾級登臨澤蘭堂。咸豐十年(1860年)被英法聯軍破壞,宣統二年(1910年)後殘存的石屏風雕花石心被載濤運往朗潤園內,1977年運回原處。


 

圓明園是中國智慧和血汗的結晶,也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典範。園中很多景物是仿造各地的名勝古蹟,漫步園中,就好像遊歷了整個中國的山南江北。另外,有些景物是仿造古代詩人畫家的詩情畫意所建造的,置身其中,彷彿進入了那些詩人畫家的幻想境界。圓明園不但建築宏麗,而且還收藏著無數珍貴的歷史文物,包括先秦時代的鐘鼎銅器,以及歷代名人的書畫,可說是當時世界上的一個大博物館;完整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把她稱為"萬園之園"


 

遺憾的是,1860年英法聯軍和1900年八國聯軍兩次洗劫圓明園,園中的建築被燒燬,文物被劫掠,奇蹟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,只剩斷垣殘壁,供人憑吊。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無可估量的損失,也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個大浩劫。


 

圓明園焚毀至今,遺址所見唯有西洋樓的殘跡,若干外國學者如艾當(Maurice Adam)與史景遷(Jonathan Spence)均誤以為西洋樓就是圓明園,西洋樓既然是耶穌會士所設計建造,於是也有人誤以為圓明園為外國教士所建;其實,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(即後來的雍正皇帝)的花園,西洋樓僅是圓明園中長春園的一小部分。


 

西洋樓景區內的建築呈現的是殘破的樣貌,我們只能透過想像,神遊於當時的壯麗的景象之中,對比著昔日的榮景與今日眼前的景況,令人不勝唏噓!


 

也許或該慶幸現在還能看到"遺址"再經過幾年無知遊客的摧殘,也許就只剩廢土囉!我們帶著些許感傷告別….
 


 

福海是圓明園面積最大的水面,名稱出自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尋仙山的故事。在福海湖心以橋連接的三島即是「蓬島瑤台」。



 

福海遊船似乎挺愜意吧~只是我們不能錯過預約的北京頤和安縵下午茶!



 

圓明園內的150多組建築群都各具特色。有仿效江南山水名勝的,如福海沿岸摹擬杭州西湖十景,"坐石臨流"仿自紹興蘭亭﹔有取古人詩畫意境的,如"武陵春色"取材于陶淵明的《桃花源記》﹔有表現神仙境界的,如"蓬島瑤台"寓意神話中的東海三神山﹔有象征封建統治的,如九島環列的后湖代表禹貢九州,體現"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"﹔有利用異樹、名花、奇石作為造景主題的,如"鏤月開云"的牡丹、"天然圖畫"的修竹等。這些主題突出、景觀多樣的景區,大多數作成"園中之園",它們之間均以築山或植物配置作障隔,又以曲折的河流和道路相聯系,很自然地引導游人從一景走向另一景。園中有園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一種獨特布局形式,圓明園在這方面可算是典型佳例。



 

"圓明園"這個園名,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。玄燁禦書三字匾額,就懸掛在圓明園殿的門楣上方。為什麽叫"圓明園"?雍正皇帝有個解釋,說"圓明"二字的含義是:"圓而入神,君子之時中也;明而普照,達人之睿智也。" 意思是說,"圓"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,超越常人;"明"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,完美明智。這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標榜 明 君賢相的理想標準。



 

圓明園的陸上建築面積和故宮一樣大,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。所以回程再乘電瓶車回綺春園,經過一個規模不小的綠廊



 

僅存的綺春園單孔石橋遺跡~圓明三園原有大小橋樑百餘座,歷經百餘年風雨,目前只留下這座殘橋,成為圓明園滄桑歷史的見證。



 

鑒碧亭於嘉慶十六年(1811)建成,居宮門內西側湖中,重檐方亭四面各顯三間,外檐懸"鑒碧亭"匾。1992年在原址按原貌復建。


 

乾隆帝對圓明園進行第二次擴建,廣泛地吸取各地園林的精華,融入園中,由乾隆帝欽定了四十景,分別賦詩,並命畫師繪畫修飾,此即《圓明園圖詠》。

北京地鐵4號線的圓明園站~shine將去北京頤和安縵享受太后生活囉!

 

~~請繼續賞玩  北京~穿梭於古典與摩登的時空 北京頤和安縵下午茶~坐擁古蹟品茗慈禧後花園的頂級奢華 萬園之園~圓明園之綺春園 圓明園~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展示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