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台山伍龍寺~石頭建築的典範

2010082514:47

天龍屯堡古鎮村外兩公里有天台山,天台山上有座廟,整座廟與山融為一體。此廟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。吳三桂當年路過此地,特來此廟拜訪在此出家的叔叔。(2009.11)


 

天台山位於平壩縣城西南 12 公里滇黔公路南側,於群山之中孤峰一蒂兀起平疇,狀極險峻,西、北、東三面皆絕壁岣岩。


 

沿途遠眺只見貴州特色~地無三里平 因複雜地形影響下,在貴州所看到之田地,大多開闢成梯田形式,田地之間的分界,都必須得配合地勢做改變,而形成不規則形。


 

天台山以山形狀似燭臺因而得名,是一座石灰岩質的玲瓏小山,山高60、海拔約1400左右,山勢陡峭,如巨崖突立在四周高山峽谷之中,北面為古樹枯藤掩映的蜿蜒小路,其他東南西三面均為峭壁而立,狀如拾級登天之台,由山下到山頂共有465階梯。


 

天台山伍龍寺,巧用自然山形,建於懸崖之巔,只有一線可通;沿途只見山徑蜿蜒,古木參天,石壁藤蔓,虯龍倒懸,夾道濃蔭蔽日,攀沿其間如入迷宮 
 


 

迎面而來的一棵大銀杏,亮麗的黃葉吸引眾人的目光,隨風灑落的樹葉,樹枝綁有很多紅布條~應該是許願囉?!


 

樹齡五百年的銀杏樹,乃伍龍寺開山祖師白雲和尚當年手植。
 


 

天台山四周群翠環抱,似不高不大,然有孤石兀立,蘊雄奇險峻之勢;山頂建有屬於屯堡人的廟宇,名伍龍寺,猶似古堡,森森肅穆。
 


 

天龍屯堡的導覽人員為身著漢族服裝的當地姑娘擔任,她自稱為「小孃孃」( ㄋㄧㄤ ㄋㄧㄤ要念一聲哦!)...屯堡婦女保持祖制,依舊是寶藍色的長衣大袖,其服飾已成為研究明代服飾的活資料。



 

大觀在上~意味著伍龍寺快到囉!


 

從下望向山頂,所見即是我們的目的地-伍龍寺,從這個角度看伍龍寺,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它的「險」、「絕」,真不知當初是如何建成的?!


 

經過第一道山門~天台山"黔南第一山"


 

第二道山門是天台山"天中之天",下方左右寫的是"一軸煙霞門外搜,九天星宿山前現",應指的是天台山伍龍寺自遠處觀,蜃樓淩空,聳秀於佳木湧翠之上,飄渺於雲蒸霞蔚之中。


 

沿途有個「財神廟」,裡面供奉的財神是范蠡,他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謀士,曾輔佐勾踐,以十年生聚,十年教訓滅吳復越,之後見勾踐有屠戮功臣之意,留下"狡兔盡,走狗烹;飛鳥盡,良弓藏;敵國破,謀臣亡"的千古名言,棄官歸隱,泛舟太湖,經商聚財千萬,富可敵國,時人稱為『陶朱公』,吳、越民間奉之為財神,屯堡人為南京後裔,故供奉范蠡。



 

天台山萬木掩映,石奇藤茂,摩崖石刻眾多,歷代騷人墨客喜登臺題咏,崖壁上仍可看到很多明代字跡….


 

伍龍寺是屯堡古寺廟建築中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築群。它始建於明萬曆十八年(公元1590年),被建築專家讚譽為"石頭建築的典範"、"深山明珠"



 

站在城垛邊眺望遠處的山色
 


 

山上摩崖石刻甚多,最受人們稱道者要數嵌在第一廟門兩邊的"雲從天出天然奇峰天生就,月照台前台中勝景台上觀"楹聯,此聯維妙維肖的描繪出天台山的綺麗風光,整體建築被專家學者譽為高原山地石頭建築的典範。


 

據說這幅"印宗禪林"浮雕,是我國唯一的一幅佛道合一石雕,字旁刻有八仙過海圖,圖中八仙踏彩雲駕祥風,神態各異,栩栩如生。


 

過吟風亭
 


 

山頂建築,依山緊密布局  寺壁外沿岩壁面陡然升起;寺廟有中軸線但非完全對稱,空間錯落幾乎沒有同一標高的兩個房間,其窗戶既少又小, 與碉堡樓射口無異,儼然是座居高臨下的石碉樓,森森肅穆。這些建築特點與附近"屯堡人"的建築風格極為相似。


 

清靜禪院~伍龍寺
 


 

山洞中有一尊奇石雕塑成的佛像
 


 

屋脊石雕~處處都有龍的影像
 



 

天台山伍龍寺是屯堡古寺廟建築的典範,佛道合一,雄峙於一峰獨秀的天臺山上,四周城牆懷抱,是軍事功能和宗教功能合一的建築。伍龍寺結構分內外兩部分,外部均用石塊砌壘,與山岩由於風化造成的水平線十分接近,渾然一體,表現出粗獷的性格,牆壁上開極少的貓窗,一望即知其軍事堡壘的防禦功能;



 

伍龍寺創建於明朝萬曆年間,後經崇禎和清代康熙、乾隆、咸豐及民國等多次增修擴建,才具備了現在的規模;現存兩道山門、兩重廟門、玉皇閣、大佛殿、藏經樓、左右廂房、殿前倒座、糧倉、馬厩等建築;廟與山石渾然一體,空間之組合相當巧妙。內部木構件精雕細琢,特別是大殿前的木雕,一幅一個人物故事,生動逼真,各棟建築更是靈施巧布,在有限的山岩上,創造出了豐富的建築空間。

 


 

水月清華
 


 

淨手池內似乎還有許願的銅幣呢!
 


 

天台山伍龍寺的奇特之處不僅表現在建築造型上,而更為重要的是蘊藏在文化內涵之中,雖名"伍龍寺",但寺中建有玉皇閣,表明此山佛道共居,二者合流。
 


 

遠眺可見貴州地形的特色,那一丘一丘像饅頭狀的小山就在眼前


 

這座古建築不僅具有宗教特徵,還擁有軍事功能,是一座半軍半教的城堡式古剎。


 

伍龍寺是屯堡古寺廟建築中,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築群,建築特色是就地取材,不管是房子、牌樓、牆壁…,建材大量使用當地所採石頭,作為其主要建築材料之用;
 


 

伍龍寺各殿屋頂共有五條龍。大佛殿屋頂有兩條泥塑巨龍,東西廂房和倒座屋頂也各有一條,伍條龍形態各異,活靈活現,呼之欲飛,"伍龍寺"因而得名;


 

伍龍寺千柱落地,有大小房間40餘間,皆靈施巧布,是屯堡寺廟建築的力作。明末清初,吳三桂路經此地曾上山拜望在此出家的叔父吳鳳並留下朝服、朝笏、腰刀等珍貴物件,今仍存於古剎之中。


 

屯堡人是一個"尚武"的漢族群體。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地戲,地戲顧名思意就是以平地為舞臺圍場演出的戲劇。地戲源於明代的軍儺,是由徵南大軍帶入黔中的。屯堡人的祖先跳軍儺不是娛人,更多的成份是娛神,用這一種儺儀作為出徵的祭典,振奮軍威,恐嚇敵人。



 

天臺山伍龍寺是一處佛道儒合一的場所,前殿供佛祖,後殿供玉皇,清末又是學館,像這樣的文化現象是很少見的。


 

天台山伍龍寺是屯堡古寺廟建築的典範,具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,是貴州歷史文化物證中的重要一環。伍龍寺是石頭營造的精靈,專家謂之有"五奇"

『第一奇』:天台山之頂平面有限,聰明的建築大師們依山就勢,從崖底用人工壘砌石牆的方法,擴大山頂建築面積;

『第二奇』:山頂本是高高低低的平面,大師們把各單體建築利用地形的錯落有致,巧妙應用立體建築的三維空間,或架空或懸挑或疊縮或拼聯,以有限的平面獲取最大的空間,營造了大佛殿、玉皇閣、祖師殿、經堂、吟風亭、望月台、迴廊等大大小小40餘間房屋;

『第三奇』:小殿堂大天井。進山寺正門拾級而上是一面積約60平方米的天井,四圍建有重簷翹角的大佛殿、韋陀殿和左右配殿,整個庭院保持古建築的中軸對稱、四方齊正,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,當你不經意間推門走進韋陀殿,卻發現此殿進深不足3,左配殿其下兩層竟然是天井地平面下依岩而建的糧倉、碾房,佇立於天井之中,沒有狹小之感,沉思於大佛前,更覺世界之博大;

『第四奇』:大山拜小山。經大佛殿繞玉皇閣出祖師殿,就到了山頂的最高處望月台,台寬僅約30平方米,古代匠師巧妙利用人的視覺遠眺出現的差異,擠出這有限空間來讓人們領略"一覽眾山小"的感歎;

『第五奇』:是寺廟也是城堡。在其山麓鑿有若干石臼,後山有防禦性垣牆,山門的修建如城門,遠看整座建築是一森嚴壁壘的城堡,堪稱中國古代山地石頭建築的一組絕唱。
 





 

下山也是沿著原來山路走下來



 

牌坊旁攤販有很多種核果類的零食,當然要買來試試囉!




接著屯堡導覽人員小孃孃就帶我們去天龍屯堡古鎮繼續遊覽

 

~~請繼續賞玩 貴州黃果樹瀑布遊  貴陽甲秀樓  紅楓湖風景區 天龍屯堡古鎮 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