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龍屯堡古鎮~六百年來仍固守著大明朝傳統習俗

2010082322:53

"屯堡文化"是明代西南軍隊屯田制的產物,屯田制並非明代的專利,它的歷史可追溯到漢代。漢文帝即有募民實邊之舉,漢武帝、漢宣帝皆使用軍隊屯田戌邊。文帝的募民實邊為民屯之始,武帝、宣帝的軍隊屯田為軍屯之祖。(2009.11)
 

在中國的歷史上,歷代都有不同規模的屯田,經被統治者認為是加強邊防、綏靖一方的良策。明代在西南的屯田制是為了解決遠徵軍的給養,達到長治久安,才"遣漢制夷"。大量的徵南軍隊和江南移民的到來,這對鞏固明廷,開發西南,加強民族團結,有其歷史性的作用。可以說,正是明代的屯田之舉,才有了今天燦爛多彩的"屯堡文化",正是這一群屯堡文化的創造者,六百餘年的耕耘開發,才有今天黔中的諸多城市,才有貴州這麼一個省。
 

天龍屯堡地處滇之喉,黔之腹,是安順市平壩縣的一個古鎮,元代時這裡已是有名的順元古驛道上的一個驛站,它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功能較為完善的屯堡建築的典範。古時叫蟠龍堡,又叫蟠龍驛,因屯堡座落在天台山和龍眼山腳下,後人改蟠龍堡()為天龍堡,天龍屯堡因此而得名。
 

今天的屯堡人是明屯軍的後裔,他們的祖先明初徵南入黔,響應朝廷號召"屯田戌邊",仍舊身穿大明朝的長衣大袖;仍舊跳著大明朝的軍儺(地戲);仍舊沉眠於老祖宗"插標為界,跑馬圈地"的榮耀之中。

走進古鎮天龍屯堡,漫步在青石板鋪就的小街上,街道旁有販售手工藝品的攤販,最常見的是銀飾品的店舖。


 

四公亭 ~明代飯籠驛最初的建設者是如今天龍"張、陳、沈、鄭"四大姓的入黔始祖們,特別是身為"通政大夫"的陳典(通政大夫是主管郵政的官吏),在天龍設驛站,建塘房(塘房是驛站供來往人員住宿的地方),其他三大姓入黔始祖則建"屯堡"屯紮軍隊。


 

天龍屯堡四個重要人物的畫像~張譽群、陳*公("通政大夫"的陳典)、沈茂公("財神爺"沈萬三)、鄭網公。


 

街道的紀念品攤販販售的翹頭繡花鞋&手工藝品



 

天龍屯堡古鎮,是一個典型的屯堡村寨,地處滇黔古驛道上,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性,天龍這片土地很早以前就進行屯軍了。現居住在這裏的主要姓氏是以陳、鄭、張、沈屯軍始居姓氏的後裔。從老人的傳說和陳鄭二姓家譜來看,四大姓始祖同一時期隨軍征南入黔,後奉旨"屯田戍邊",至今已繁衍子孫二十餘代,成為這片土地的永久居民。



 

故數百年歷史天龍屯堡古鎮彷彿為活古蹟,穿梭其中看著古老的街坊、傳統的服飾、更讓遊客在歷史的畫面"定格"


 

充滿期待靜靜等待"爆米香"的片刻~台灣最近似乎已經很少見囉!

 


 

沈萬三故居~在中國歷史上,能夠憑一己之力,沒有任何身家背景,白手起家,從無賴成長為天下第一,巨富的只有沈萬三一人,其成功的法門便是出色的經營才能;沈萬三是一位經營鬼才,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他機智過人,誠信行商,在獲得了巨大名譽的同時獲取了巨大的財富。


 

屯堡真是一個石頭的世界;腳下踩著的是石頭,伸手摸到的是石頭,眼睛看到的是石頭,大到圍繞屯堡的城牆和碉堡,小到磕鹽的鹽罐是石頭都是石頭。
 


 

聚寶活財神是銀行界的始祖,他就是元末明初的大富翁沈萬三。據說他有一個「聚寶盆」,能不斷的生出金銀珠寶。當時朱元璋要建國時,因為手頭欠現曾找他幫忙,而終於完成建國大業,故此把他封皓為「財政部長」,掌理國家財務。後來天帝封其為「增福財帛星君」,而手下有「招財童子」,及「接引天宮」二位助手。此人文雅非凡,白臉長鬚,左手執「如意」,右手執「聚寶盆」,寫著「招財進寶」,所以一般從事買賣、股票、銀行,都喜拜祭祀奉。


 

這應該就算是"聚寶盆"!~ 三腳金蟾蜍被視為招財神獸;
 


 

「五路財神」,指的乃是文、武、義、富 、偏等5位財神。富財神指的是明初鉅富、傳說擁有 「聚寶盆」的沈萬三;





 

膜拜財神後聽說也要燒這金紙~期盼富財神來關照囉!



 

三腳金蟾蜍最喜歡咬錢 ,尤其最會挖掘被藏起來的寶藏,原本是隻為非作歹的怪獸 ,後來被一位道士劉海所收服,跟著他布施濟貧、活人無數 ,因此變成了招財進寶的神獸。


 

中華財神萬三祠另一側的門~應該是正門吧!左右各有金蟾蜍招財鎮守ㄝ!


 

飲水思源~天龍屯堡處處有振奮人心的標語口號~我喜歡!


 

天龍屯堡古鎮街道上的商家及住屋,乾玉米有黃、有紅,還有紅燈籠高高掛!



 

走在光滑的青石板鋪就的小巷上,小巷旁是一條不足3米寬的水渠,水渠不寬,水卻很深,淙淙的流水從身旁緩緩而過,水渠把屯堡一分為二,渠邊楊柳青青,柳枝輕拂著水面,仿佛屯堡少女在沐浴。水渠上架起十幾座小橋,把屯堡兩岸緊緊聯在一起;


 

穿梭屯堡古鎮街道看著古老的街坊,石頭的堅固對於構築屯堡人軍事性質的村落"屯堡",有決定性的作用。


 

望著潺潺的流水,看著迷人的石板房,我留連在古鎮天龍屯堡裏……




 

九道坎石房前面有一口井,取名"治懶井"。據說明朝屯軍於此,從江浙、湖廣一帶遷徒5400多戶至此,屯堡人為教育子孫從小勤勞,規定每天清晨六至七點為取水時間,過時不候,超過7點鐘即用大石塊將井口蓋住,懶漢就不得水喝,故美其名曰"治懶井"。從此,屯堡人從小就培養一種吃苦耐勞、勤勞勇敢的精神。


 

九道坎是天龍屯堡最古老、最有代表性之處。九道坎有一幢石屋,據說是大明王朝在此屯軍時,當時的領軍大將陳典曾在此居住過,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。


 

石房不大,約200平方米麵積,石牆是用山上的石頭壘成,屋頂用石片當瓦蓋,還設有與鄰居相通的過街樓,石牆上的垛口、瞭望口,平時居住可當通風之用,戰時可當射口,中間有一塊轉旋石塊作擋板,不易被人發現,因此石房戰時可作堡壘之用,閒時可作房屋居住。



 

天龍屯堡街道旁的農家飯庄,銀舖店很常見。



 

天龍小學圖書室遠看很像歐洲的石頭建築物


 

天龍小學始建於1934~牌坊式校門,現為石博館。


 

天龍小學是貴州省內著名的鄉村小學,民國時就建有圖書室,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古鎮的文化內涵;圖書室3個大字字跡清晰。
 


 

天龍小學建築典雅,為屯堡人典型的石木結構建設,為擴大光源,窗戶採用大圓拱形,這是屯堡建築貓窗的擴大,現在有人認為天龍小學受西方教學建築的影響,這是十分錯誤的,因為屯堡人對天主教等歷來都是抵制思想。
 


 

天龍小學造就後分為大禮堂、教室、圖書樓、宿舍樓、火房等,這組民國建築群一直是貴州省鄉村學校的典範,現列為文物保護單位。
 



 

石博館現在有很多漂亮的古化石及半寶石在二樓展示




 

街道上的牌坊各有特色~屋脊上的裝飾不知是"中花"or"鰲尖"?
 


 

二樓陽台掛滿玉米的房屋,很"吸睛"喔!
 


 

屯堡古鎮的民俗館~懸掛很多面具


 

shine去磨玉米粉...很辛苦喔!


 

街道常見小小朋友在販賣紀念品~大概是用幼童牌博取同情心吧!


 

很有特色的漂亮石板巷


 

屯堡人重儒學,崇佛學,尚武功,古鎮上的三教寺是佛道儒三教齊奉;在信仰上屯堡人是虔誠而複雜的,佛道儒齊信,並沒有專奉而至高無上的神,如果要說有,那恐怕就數"求苦救難、保平安、求財運、求子嗣"的觀音菩薩了。


 

布袋和尚&大雄寶殿



 

屯堡常見的豆腐干,就放在陽光下攤晒ㄝ!


 

身穿藍色斜襟大袖,長衫長褲,腰繫青絲帶的屯堡女人;老嬢嬢縫製繡花鞋的功夫很厲害喔!


 

一雙雙尖頭的繡花鞋,透著屯堡婦女的才思,典雅而高貴。屯堡婦女的服飾已成為研究明代服飾的活資料,屯堡婦女似乎每人都會縫製繡花鞋喔!


 

屯堡導遊介紹天龍屯堡當地有趣的風俗,例如女生叫嬢嬢(ㄋㄧㄤ)未婚女孩叫小嬢嬢,已婚的叫大嬢嬢,在家庭中地位最高的就叫老嬢嬢。男生叫爺爺,未婚男生叫小爺爺,結婚過的叫大爺爺,家庭中地位最高的就叫老爺爺。當地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:"頭上一個罩罩,耳上兩個吊吊,腰上兩個帚帚,腳上兩個翹翹。"  


 

演武堂是我們觀賞地戲的地點;


 

屯堡民間藝術極豐富,最具代表性的是"戲劇活化石"的地戲,地戲俗稱跳神,由原始儺舞的分支軍儺演變而來,只有男人可跳,盛行於屯堡村寨,集演戲、祭祀、娛樂於一體的古老戲種。早期地戲是一種儺儀作為出徵的祭典,振奮軍威,恐嚇敵人。後來慢慢演變成了今天屯堡人娛神、娛人的地戲。~ (ㄋㄨㄛˊ) 是古時候以迎神賽會來驅除病疫的一種習俗。~


 

地戲演的全是忠臣義士,演的全是報國殺敵的英雄故事,因此地戲是武戲。屯堡人遵祖訓"下馬不下鞍",供這一種戲劇形式,學習武藝,熟練韜略,倡導英雄義氣,加強內部團結。地戲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唱和舞。演員頭戴精美的臉子即木雕面具,腰圍鮮艷的彩裙,身背戰旗,持戈揚戟,在一鼓一鑼的伴奏下著粗獷、原始、拙樸的跳躍,間雜高亢嘶啞的唱腔,遠古戰爭的場面歷歷在目,演員由人而神,觀者的思緒已飄向歷史的空間。
 


 

儺戲的面具~臉譜以白楊木精雕而成、造型生動、色彩豐富、神態誇張詭秘。
 


 

貴州有很多海底的生物化石及漂亮石頭,不知億萬年前這兒是否為"汪洋大海"喔?!...真是很難想像的地殼變動….
 



 

2.0,寬1.22,非常清晰、完整的海百合化石,此化石形成於.2.2億年前,化石呈現扇形、冠狀,被稱為"永不凋零的奇花",享有石畫天雕的美譽。



 

時間彷彿在這裏停住腳步,惟恐干擾了這裏的古舊幽遠。這裏還沒有形成濃郁的商業化氣息,沒有蜂擁的人流,有的就是如古鐘滴答一般緩慢的純樸生活。



 

屯堡導遊小嬢嬢(ㄋㄧㄤㄋㄧㄤ)告訴我們,經過了600多年從明朝到現在,屯堡女人們面對著外界誘惑及變化,還是影響不了她們,她也曾外出工作,結果還是選擇返鄉;她們依舊保持淳樸與刻苦耐勞,從容不迫地守衛著古老的習俗,也守衛著她們對故鄉濃濃的眷戀之情。也希望將來這裡不會因遊客的干擾,而破壞他們這份寧靜的生活。

~~請繼續賞玩 貴州黃果樹瀑布遊  貴陽甲秀樓  紅楓湖風景區~遊湖&遊侗寨登鼓樓~

 

 

文字部份引用自http://big5.xinhuanet.com/gate/big5/gz.xinhuanet.com/zbpd/20020101/tbgk.htm

PS罩罩,是指頭巾,白色是大孃孃象徵夫妻間的白頭偕老,黑色是老孃孃作為家裏最年老的長輩的象徵。

吊吊,是指銀耳環。

帚帚,是指腰帶,因為它是用黑色真絲編制而成的,所以叫絲綢腰帶,它一共有一丈二尺長,要在腰上圍四圈,是由888(吉祥的數字)根黑絲線純手工編成的,而且習俗是傳男不傳女。以前絲綢腰帶是男方給女方的定情信物,而現在是母親給女兒的嫁妝,男人不能隨便碰它,否則就要做上門女婿。

翹翹,是指屯堡人古時結婚後,男人要出去打仗,女人在家為了防身,就在鞋的正前方裝了一塊刀片,現在和平年代,就把刀片取出來,然後用針和線把鞋的前方縫和起來,就形成了現在的翹鞋,並把它稱為單勾繡花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