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性的憂鬱

2007081913:25

女性的憂鬱...轉載文章

      托爾斯泰有一個中篇小說「家庭幸福」,非常細膩詳盡的描述了女性由戀愛到婚姻,由純潔煥發的青春少女臻至成熟穩定的婦人,期間種種心理轉折的過程。大抵有關年輕女性愛情和婚姻的故事,十之八、九不外乎一路由熱情、憧憬、期待、滿足、失望,到最後的坦然面對真實生活。通常這類故事總得製造一些磕磕絆絆、命運顛簸之類的情節,才好交待主人翁的心理歷程。似乎一個女人的不快樂都是因為外在或他人的因素造成(當然這樣的案例也很普遍),卻可能模糊了女人不快樂和不滿足的真正原因。

     這篇小說不俗的地方就在於它沒有任何不幸或不軌,沒有壞事發生,更沒有不道德。在一種平穩、寧靜、愜意、幸福的豐足美好中,竟能夠一波波翻攪起個人巨大的心理起伏。讓女主人翁忽而嬌嗔怨歎,忽而悲哀悔恨,忽而又孤獨無助起來。故事情節自然順暢平淡,沒有高潮和悲劇(除開場母親去世之外),周圍也沒有惡人,以致突出她的不快樂其實來自她的內心。

    

   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中葉帝俄時代。身為貴族,敏銳而有些多愁善感的瑪莎(正如大部分的少女),青春煥發之際與一位聰明穩健、年長而愛她的家族友人由戀愛而結婚(作者費盡筆墨詳述她愛戀期間種種心弦的波動)。婚後當了幾年公爵夫人,嚐過彼得堡社交生活後的她,竟然有些連忘返,夫妻遂生齟齬。過去傾慕和熱愛對方的關係一下子變得冷漠和疏遠。

 細讀這篇小說(當然得要發揮讀小說的想像),發現托爾斯泰在這裡雖沒明說,但是由蛛絲馬跡中凸顯出瑪莎婚姻的癥結,其實來自女性天生的憂鬱和不安。這種憂鬱又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女性的恆常期待被人欣賞誇讚、尤其需要成為焦點和愛情的中心。

  便是這種恆常期待被愛被讚美的本能,使得女性處處欲顯愛嬌,特別是在容貌氣質上的嬌美。本來這是女性天賦擇偶和達成繁衍的一種本能。只是這樣的本能,卻造就女人天生憂鬱氣質的傾向;生理週期的情緒作用;對外貌容顏發狂似的刻意和注重;以及對愛情過多的期待與依附。這個本能,本應只在青春期、求偶期與孕育期勃發,到了中年做了母親後便應收斂。卻不想生物生理的設計並不是那麼的周全(也無法周全,總是顧了這頭疏忽了那頭),以至於這項本能幾乎是一輩子跟隨著女人,使得許多女性一生都在失控與難以駕馭的愛美、多愁善感與需要關愛等傾向中無可自拔。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