瘦西湖~揚州的山水畫卷

2008030523:29

瘦西湖在揚州市西郊,原名保障河,係蜀崗山水流向京杭大運河的自然河道。因其繞長春嶺(即小金山)而過,故又名長春湖。沿岸風景秀麗,在六朝時即為遊覽勝地。歷代名人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劉禹錫、孟浩然、王漁洋、姚鼐、石濤等都曾在此留下過足跡。後來人們利用這裡縱橫交錯的河道,在沿湖兩岸修造了許多園林建築,使它更加風光旖旎,成為一幅自然的"山水畫卷"

瘦西湖遊覽面積有480多畝,水面遊程達4.3公里。東起梅花嶺下的乾隆禦碼頭,相傳乾隆帝曾在此下船遊覽而得名。經冶春園、綠揚村、紅園、西園曲水,過大虹橋折北,進入瘦西湖公園區,再過長堤春柳、徐園、小金山,轉向西行,經釣魚臺、鳧莊、蓮性寺、白塔、五亭橋,至廿四橋轉向北行,直至蜀崗平山堂為止。湖面瘦長,蜿蜒曲折,兩岸名園勝景串連,自然風光與園林景色交融一體,一路風光明媚,可與杭州西湖媲美,故名瘦西湖。相傳,揚州二十四景,其中大部分在瘦西湖景區之內。

熙春台也是重現歷史景點的例子,據說是揚州鹽商為了像皇帝祝壽興建。那時的熙春台,在地理位置上恰好與蓮花橋相對,用白石砌成臺階,又以礬石雕成欄杆,中間是一片露天平臺。



瘦西湖的堤道垂柳美麗的讓人真是驚豔呢!

五亭橋是清揚州兩淮鹽運使為了迎接乾隆南巡,特雇請能工巧匠設計建造的。橋的造型秀麗,黃瓦朱柱,配以白色欄杆,亭內彩繪藻井,富麗堂皇。橋下列四翼,正側有十五個卷洞,彼此相通。每當皓月當空,各洞銜月,金色蕩漾,眾月爭輝,倒掛湖中,不可捉摸。正如清人黃惺庵贊道:揚州好,高跨五亭橋,面面清波涵月鏡,頭頭空洞過雲橈,夜聽玉人簫。唐杜牧詩:「青山隱隱水迢迢,秋盡江南草木凋,二十四橋明月夜,玉人何處教吹簫」。

我們乘坐小舟遊瘦西湖,船造型很古色古香。

瘦西湖賞景絕妙的所在是釣魚臺。傳說乾隆皇帝曾經在這裏垂釣,所以賜名叫釣魚臺。它是中國框景藝術的一個典範,從釣魚臺正面圓洞看過去是五亭橋(蓮花橋) 橫臥波光。從左面圓孔可以看到白塔亭亭玉立。蓮花橋又稱五亭橋,像是瘦西湖的一條腰帶橫亙水面。

一夜造白塔的故事~~乾隆在瘦西湖中遊覽,船到五亭橋畔,忽然對揚州官商說:這裏多像京城北海啊,只可惜差一座白塔。第二天清晨,皇帝開軒一看,白塔已造成。故事是虛假,但揚州鹽商富甲天下是真。




這棵樹被稱為枯木逢春,原來是一棵銀杏樹,因為遭雷劈斷枯死了,後來一株凌霄順著枯枝攀緣而上,於是出現了枯木逢春之狀。

虹橋橫跨于瘦西湖南口,初名紅橋,始建於明代崇禎年間,原為木構,圍以紅欄,故名。清乾隆時改建為石橋,如同臥虹于波,改稱虹橋,為"北郊二十四景第一麗觀"
 揚州虹橋之勝,清初名士漁洋出人王士禎曾有詩吟道:
     紅橋飛跨水當中,一字欄杆九曲紅。
    日午划船橋下過,衣香人影太匆匆。



走在瘦西湖,體會「兩堤花柳全依水,一路樓臺直到山」的景色。

shine 的左右護法都很帥喔!

徐園位於瘦西湖畔,長堤的北端。這裡是清乾隆時名園"桃花塢"的舊址,是一座小巧精緻、古色古香的園林。此園築于1915年,係為鄉人祠祀軍閥徐寶山所建。徐園之門形如滿月,門額上嵌草書"徐園"二字,為吉亮工手書。門前一對石獅子,直對長堤。

園內荷池中盛開的蓮花嬌艷欲滴,池的東側與湖水相通,上架石梁,並點綴著參差的山石。

池南側為徐園正廳,取名聽鸝館,為"鸝鳴翠柳"與"柳浪聞鶯"之意。聽鸝館內陳列著字畫印章和古董傢具。館前有兩隻直徑6尺多、厚約3寸許、高與人肩齊的大鐵鑊,據傳是南北朝蕭梁時的鎮水遺物,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。鑊座係太湖石砌成,位置天然。鑊內夏種荷花,綠葉田田,秋置叢菊,花氣襲人,堪稱為瘦西湖盆景奇觀。聽鸝館西的"春草池塘吟榭",散放著多種具有揚州特色的花木山石盆景,風采各殊,姿態不一。

瘦西湖並非是座湖泊,是不少陸地所造的園林,多條河道串聯而成的樣貌,與杭州的西湖比較,彷若修長清麗的窈窕淑女,因而稱「瘦西湖」。 

瘦西湖以瘦為特徵,湖面寬窄不一,園林建築古樸多姿,小船在其間穿梭,景色不斷變化,引人入勝。

瘦西湖園門,門上的對聯寫道:
天地本無私,春花秋月盡我留連,得閑便是主人,且莫問平泉草木;
湖山信多麗,傑閣幽亭憑誰點綴,到處別開生面,真不減清閟畫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