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遊京都二條城~德川幕府將軍的權力象徵

2017052708:00


2007年和女兒遊京都時,shinepm 4:08到達二條城,卻不能進入參觀;因此2012年日本自由行時特請朋友一定要安排二條城參觀。(2012.4.4)



二條城周圍環繞著城牆與護城河,不過其中許多建築已因天災所損毀,僅存東大手門、北大手門、二之丸御殿等處。(史蹟 舊二條離宮 二條城)



 

城門外的說明看板: 二條城 (二条城,Nijojo) 是在西元1603年由江戶時代 (1603-1867) 的第一位將軍德川家康 (Tokugawa Ieyasu) 所建,這座城堡是其在京都的住所。



東大手門是二條城的正門



德川家康後來與豐臣秀吉對決的大阪多次戰役中,都是以此為根據地,23年後德川家光為了向天皇誇耀幕府的勢力,將二條城大肆擴建成現今之規模,而日本歷史上有名的明治維新運動也在此發源。



到了西元1867年,德川幕府垮台,二條城成為天皇宮殿;二條城被贈與該市而成為歷史古蹟,並對外開放參觀。



2012年日本櫻花遲放,所以看到櫻花就很開心;



只是山櫻花台灣較多不希奇….



二條城可分為三個區域:主防線本丸 (Honmaru)、第二防線二之丸 (二の丸,Ninomaru) 和一些環繞本丸和二之丸的花園。



唐門 (Karamon Gate)是第二防線二之丸的入口,也就是二之丸御殿 (Ninomaru Palace)~po文才發現shine居然沒拍攝到唐門….



唐門貼有金箔裝飾,在陽光照射下可以感受得出當年的氣派華麗,唐門上裝飾有龍、鶴等吉祥動物,令人約略體會得到當年德川幕府欲凌駕在天皇之上的野心氣勢。



 

將軍來到京都時,二之丸御殿(Ninomaru Palace)就是其居所和辦事處。御殿保有原始風貌,由多個以走廊相互連接的建築所構成。走廊的地面是所謂的夜鶯地板,一有人走過,就會發出像夜鶯啼叫一樣的聲音,可防止外人入侵。殿內地板舖上了榻榻米墊,有裝飾精美的天花板和美麗的彩繪拉門 (襖,fusuma)。但因御殿內不能拍照,shine都忘記啦!



二之丸御殿是典型的優雅簡潔的武家書院式建築風格,內部有33個房間和超過800張的榻榻米;「大廣間」有四個房間,有3千以上的壁畫,其中954畫被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。圖畫有國寶松、老鹰、鳥等,全是由當時的幕府畫師狩野探幽為首的狩野派所畫;天花板上也有花等雕刻,富麗堂皇;基於保護古蹟文物不受鎂光燈的影響,內部禁止拍照。



二條城雖是徳川幕府在京都的據點,但也見證了德川家族興衰,是日本由江戶幕府跨入維新持代的歷史轉類點。之後天皇命令,在城中凡是高度比皇徽(菊花)還要高的德川家徽(三葉葵)都必須抹去,不過據說這處屋樑上的德川家徽因為太高了,而成為全二條城中,唯一留下家徽比皇徽高的特例。(可以在屋頂上看到黑色的德川家徽)



這個銅鑄吊鐘是幕末時期掛在城內鐘樓,專門與『二條城(Nijo Castle)』旁的「所司代」作緊急聯絡使用。「所司代」的工作內容包含護衛京都、聯絡與監察朝廷官員、公家貴族、西國大名,以及周邊幕府領地的訴訟處理。



二條城保存了日本桃山時代所遺留下來的繪畫雕刻和建築特色,其中二之丸不但充分顯示了建築之美,其內部裝飾也精美絕倫。



二條城的宮殿可說是日本封建時代留下的最佳宮廷堡壘建築典範,於1994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(UNESCO) 世界文化遺產。



二之丸御殿之外側是二之丸御園(Ninomaru Garden)



推斷約略建於慶長7~8(1602~1603)間的二之丸御園(Ninomaru Garden),是依傳統造園方式闢建而成,水池中央有一座蓬萊島,左右二邊另有鶴島與龜島,彼此之間以四座小橋相接,為典型的「池泉迴游式庭園」。



二之丸御園廣布大小石頭,營造出蓬萊仙山(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)的氛圍,又被稱為"八陣之庭";昭和28(1953)被列為國定特別名勝。



外圍包稻草的不知是什麼ㄝ?好特別的造型…..



在奇石、水池的襯托之下,這個庭園還真多了靜靜的禪意。



池中央的蓬萊島外加左右鶴龜兩島的這種書院式設計風格,傳說出自名匠「小堀遠州」之手。據說1626年時,後水尾天王在池南修建行宮時對庭院進行了改建。改建後,不論從大廳、黑書院還是行宮都能觀賞到庭院美景。



到處可見到修剪整齊之松樹,非常雅致。






二條城見證著德川幕府盛衰時期,故成為京都重要的文化遺產。



 

松樹高聳俊俏,真是雅致






二條城內有幾個城內門



二條城Nijo Castle由德川家光擴建之後,成為一座東西500公尺、南北400公尺長的「平城」,本丸御殿Honmaru Palace和二之丸御殿Ninomaru Palace為其主要建築,並有內外兩道護城河作為保護。



護城河,即是堀,也稱壕溝,根據不同的建造方式可以區分為空堀和水堀兩種。空堀以其高度落差而使敵人摔落受傷,故其深度會特別深,而水堀則是為了讓敵人難以游渡,所以會加寬其寬度。






參天老松 蒼勁挺拔



老松其實是在巨大的石頭城牆後面



過這城內門就到達本丸御殿;



本丸御殿總共佔地面積約5200坪,城堡的中心部分內堀被包圍的部分16800平方米。城堡的中心部分御殿在創建的時候,大體上比得上二之丸御殿的規模,內部用狩野派的屏障畫被裝飾。



本丸御殿添建於1626年,五層天守閣是原始建築的一部分,但由於雷擊和火災於1750年遭受到破壞。



1799年本丸御殿又由於一場大火而遭到破壞,現存建築為從京都御苑移建至此的舊桂宮御殿(建於1847)。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已經不是原本的本丸御殿了。



現在的本丸御園是枯山水庭園,東南角有月見台(假山),整個庭園舖有草坪。






本丸御園中道路呈曲線形,石階兩旁種植了大量的樹木,同時還在各處都安置燈籠和庭石等裝飾。






看到含苞待放的櫻花,心情真是五味雜陳,不知該喜還是…..



緊閉的本丸御殿大門



本丸御殿被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,除了春季與秋季的公開期間以外内部不公開參觀。






本之丸御殿外圍的護城河



護城河旁古松林立,樹型都彎曲變化很有趣






護城河旁的古松真是很雅致…..



二條城周圍環繞著城牆與護城河,這是以前天守閣ㄝ!






走過橋就進入天守閣遺跡






爬上天守閣遺跡可以一覽本丸御殿的整體建築



 

也能清楚看見內護城河的景象,畢竟天守閣一開始最主要的功用就是用來視察城四周圍的動靜。



這就是剛剛在城內門拍攝過的蒼勁挺拔的參天老松



下了天守閣遺跡後,還是在本丸御園。



主防線本丸(Honmaru)是第二個宮殿區和五層塔的所在位置。但這兩棟建築在18世紀時均被焚毀,而不曾重建。在幕府垮台後,天皇居所由桂離宮 (Katsura Imperial Palace) 遷移至二條城本丸,直至今日本丸仍稱為本丸御殿。



庭院裡的松、竹、柏等植物很美,可見維護之用心,走在庭園內,給人的是幽靜中帶嚴肅的感受。



蒼勁挺拔的參天老松真是太帥啦!






本丸和二之丸四周都綠意盎然,人行道樹木成蔭。



城內園地種有各種櫻樹,包括櫻花園內近400株遲開品種的櫻花樹。由於有許多不同品種,二條城櫻花的盛開季節通常從3月下旬持續至整個4月。



櫻花終於初開



參天老松 蒼勁挺拔



又一個城內門ㄝ!



城門外又是個美美的庭園






二條城走起來範圍真的很大






城西側的枝垂櫻道大家都推薦,只可惜我們來的早,想像這些枝垂櫻如果滿開,這景色可怎麼得了…….






枝垂櫻雖然還沒滿開,感覺很美ㄝ!






聽說開花時期還會開啟觀光燈,即可賞夜櫻吧!






賞櫻真是無法預期,希望還有機會來日本欣賞滿開的櫻花喔!






我大概是拍攝道路兩側吧?!時間過太久都沒印象囉!






 

趕緊來賞櫻囉!



想像滿開的枝垂櫻….



有櫻花ㄝ!









老松最耐看….






城堡還有一座梅園,梅花通常從2月底到3月初盛開。而建於1965年的青龍苑 (Seiryuen) 是一座結合了日式與西方風格的花園。此座花園用於舉辦茶道等藝文活動。城內園地也有楓樹、銀杏等樹種,這些樹種通常會在11下旬展現絢麗的秋色。






庭園居然有攤販在販賣日本食物,W最愛吃這樣的食物,當然要品嚐一下囉!






 

參觀完二條城,走出城門感覺整個城氣勢莊嚴,保留了日本傳統建築的精致細膩,包括一磚一瓦,一草一木的修剪,甚至滿地碎石的鋪放都讓人感覺一絲不苟;真是很棒! 只是希望下次來可順便賞櫻或賞楓喔!
 

 

交通路線

從地鐵東西線 (地下鉄東西線,Tozai Subway Line) 的二條城前站 (二条城前駅,Nijojo-mae Station) 步行一小段距離即可抵達二條城入口。

從京都車站 (京都駅,Kyoto Station) 搭乘地鐵烏丸線 (Karasuma Subway Line) 到烏丸御池站 (烏丸御池駅,Karasuma-Oike Station),然後轉乘東西線到二條城前站。從京都車站算起,全程約需1520分鐘,車資為260日元。此外,從京都站搭乘京都市巴士9號、50號或101 (車程1520分鐘,單程車資 230日圓),或從四條河原町 (四条河原町,Shijo-Kawaramachi) 搭乘京都市巴士 12 (車程15分鐘,單程車資230日圓) 均可到達二條城。

資訊來源:japan-guide.com